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全球变暖全赖中国人吃猪肉?

2015-01-191870腾讯网
 我国的集约化养猪场
我国的集约化养猪场

“全球变暖全赖中国人吃猪肉”确实是一种偏见

这次争论中,引发争议的是《经济学人》的一篇文章《猪的帝国》,里面列举了多个理由,认为中国人吃猪肉正在“危害全世界”。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一点是:认为中国人吃猪肉是全球变暖祸首。

原文是这么说的:“中国养猪制造的污染物里有甲烷和一氧化二氮,一氧化二氮是比二氧化碳强300倍的温室气体。集约化养猪比家庭养猪产生的污染更为严重。中国的养猪产业不仅让调节全球气温的热带雨林消失,还直接排放温室气体。2005年中国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比1994年增长了35%。全球畜牧业的扩张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托尼·韦斯认为畜牧业的排放能够占到人类活动排放的五分之一。”…[详细]

这确实怎么看都像把全球变暖矛头指向了中国。有没有道理?其实,拆开来看,这段话里的每一句都是正确的表述,但组合起来却让人感到非常不妥。原因在哪?《经济学人》网站上许多外国网友的留言实际上已经指出了问题:西方人吃的牛肉、羊肉哪里去了,难道只有养猪才会产生甲烷等温室气体,而养牛和养羊就不会排放温室气体吗?

这是再也有力不过的质疑。2013年,美国人均肉类消费量为120公斤,中国仅有62公斤,凭什么把畜牧业排放的温室气体归咎到中国人头上?

这个道理并非很难想到。可以认为,《经济学人》这篇《猪的帝国》,无疑是带有一些偏见。

《经济学人》文章配图《经济学人》文章配图

但如果换一种表述,对中国的指责并非毫无道理

尽管“全球变暖全赖中国人吃猪肉”确实是一种偏见,然而,话说回来,畜牧业产生的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有越来越大的“贡献”,这确是不争的事实。而中国人肉类消费量在近年的迅速提升,确实是全球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一大来源。2013年,全国人均肉类消费达62公斤,是1949年的15倍以上,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

虽然,这个数据还远远及不上发达国家的水平,如前面提到的美国人均年肉类消费120公斤,但在趋势方面,美国是在下降的,如从2006年到2010年,美国肉类消费连续四年下降,幅度达6%。而且,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均肉类消费量的快速增长,必然导致全球肉类消费的总量大幅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讲,关注中国肉类消费的增长,对控制全球变暖还是很有必要的。

工业化养殖威胁全球生态,“中国猪肉偏好”加剧了这一点

“中国猪肉偏好”加剧了全球肉类工业化养殖

在对中国猪肉消费的指责中,还有一点是“中国猪肉偏好”拉动了全球生产需求,而这种生产和消费行为带来了生态方面的问题。

事实上,中国人不仅猪肉消费的需求在增大,其他各种肉类的需求也在大大增加。这确实让肉类进口变得非常强劲。肉类是对外贸易中出现逆差的部门,而且在不断扩大,2013年的贸易逆差比2012年扩大了39.3%。而且即便大量进口也往往供不应求。以2011年为例,当年我国猪肉价格上涨,进口量也猛增。据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当年的猪肉类产品进口量已超过135万吨,已占当年世界年度猪肉贸易总量的1/4,但此后进口的数量依旧不断增加。

大量进口饲料作物和猪肉被认为影响当地环境

猪肉消费增加的副产品,是大豆也在大量进口。因为猪肉被国家视为战略储备物资,其自给自足的程度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在猪肉大量进口的情况下,国内养殖也必须增加,因此需要大量进口饲料作物。以大豆为例,早在2010年,中国进口的大豆就占到全球大豆市场的50%。到了2014年,我国大豆进口总量为7140万吨,创历史新高。大豆可以用来生产豆粕,豆粕是制作动物饲料的重要原料。

而这到底如何威胁了全球生态?《经济学人》认为,巴西和阿根廷是中国主要大豆进口国,且其出口大豆数量占中国进口量的比重不断增加,为了满足中国不断增长的需求,巴西和阿根廷都大量毁林开荒以获得更多的耕地。巴西亚马逊热带雨林研究所的研究显示,由于人为因素,从2003年8月到2010年的8月,巴西亚马逊地区的热带雨林减少了约20万平方公里,雨林的减少速度相当于每分钟6个足球场那么快。…[详细]

巴西马托格罗索州的一个农场在收割大豆巴西马托格罗索州的一个农场在收割大豆

《经济学人》还认为,中国进口猪肉本身也会给外国带来威胁。就双汇收购美国头号猪肉供应商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美国评论家马克·比特曼有如下观点,他认为每头猪每长出一磅(约合0.45公斤)肉,平均要消耗近600加仑(约合2270升)的水,这将消耗美国宝贵的水资源;史密斯菲尔德猪场集约化的养殖方式,会使用大量合乎规定但对环境有害的药品,产生大量的动物粪便,这些消耗和污染的成本都将由美国人来承担,甚至把这项收购比喻成“生态殖民主义”。因为双汇的收购,显然会刺激美国大量生产猪肉出口中国。

这种指责虽然不完全成立,但有其价值

这种指责看上去很难成立——如果这些国家觉得生产猪肉或者毁林开荒有很大生态问题,那就要求生产者满足保护生态的条件,或者立法阻止生产,为何要指责中国?毕竟,中国只是一个正常的国际贸易买家而已。

道理是这样,然而现实社会的复杂之处在于,要阻止这种生产和进口,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因此往往需要需求方也做出某种改变。所以说,对中国肉类需求的讨论并非没有价值。

中国工业化肉类养殖的问题,同样需要警惕

中国肉类消费大幅增加,不仅国外进口的部分来自于工业化养殖。国内生产的部分同样来自于工业化养殖,因为工业化、集约化的生产是最快速有效增加产量的途径。这种生产方式也能够保证肉类的价格让多数人能够负担得起。

然而,工业化养殖虽然让我们可以享受更多的肉食,但其带来的危害也非常明显。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布隆博格公共卫生学院的罗伯特·马丁指出,一个1万头猪的农场制造出的粪便,相当于一个4万人口的小城市,但养猪业没有废物处理工厂。他举例称,北卡罗莱纳州一个县的猪制造的废物,相当于纽约市全部人口生产废物的一半。

另外,众所周知的是,为了让家畜和家禽在拥挤肮脏的环境中迅速成长,家禽的饲料中常常加入了抗生素和激素,而这可能会造成具有抗生素耐药性的感染。…[详细]

结语

肉类消费的增加一直被当作发达的标志,我国的肉类消费也一直以西方的消费量为赶超目标。但如同温室气体排放一样,如果我们强行要达到西方国家的人均标准,这必将对全球环境产生很大破坏。面临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做出一点取舍。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六部门关于开展2023年绿色建材下乡活动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商务部办公厅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 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关于开展2023年绿色建材下乡活动的通知

0评论2023-03-301

“五级网格”筑牢返贫防线
四川省通江县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该县采取“盯村入户”,“每月盘点、季度交账、半年验靶”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压实县领导、部门和乡镇责任,拧

0评论2022-11-101339

贵阳市息烽县流长镇:以红色文化铸魂,为乡风文明添彩
“以前办酒席道道忒多,今天这里办搬家酒、明天那里办满月酒......,这里表心意,那里长面子。”提起移风易俗,村民打开了话匣子,“现在好了,办酒席只有红白事,其他

0评论2022-08-241431

看粮食如何颗粒归仓 把丰收基础夯得更实更牢
原标题:把丰收基础夯得更实更牢(经济时评)  大田丰收成定局,并不等于丰收到手,机收成为颗粒归仓的“最后一公里”。如果说夺取夏粮丰收、实现颗粒归仓是一张网,

0评论2022-07-291668

唐仁健在浙江调研时强调 抓实抓细粮食生产 着力促进农民增收 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进展
7月18-19日,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在浙江调研时强调,要切实抓好秋粮生产,努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扎实

0评论2022-07-211456

甘肃兰州:激活人才“引擎”加速乡村振兴
本报讯(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鲁明)近年来,甘肃省兰州市充分发挥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从农村人才队伍的实际出发,不断建立健全人才流动、评价培育和激励

0评论2022-07-101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