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速生鸡"引发养殖模式质疑 一体化或成未来方向

2013-02-02 10:0516690三农在线
  “速生鸡”事件引起了对大型养殖屠宰企业管理的质疑,进而质疑“公司+农户”这种经营模式。而扶植龙头企业、鼓励“公司+农户”和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正是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所提倡的。
  
  分析人士认为,鉴于目前国内养殖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公司+农户”的模式还将存在一段时间。未来,一体化养殖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大方向。
  
  “公司+农户正能量”
  
  “‘公司+农户’模式对于公司的风险分担有利,也可避免一旦发生大规模疫情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但它给质量管控带来隐患。”
  
  也许没人会预测到六和会成为这次事件的舆论中心点之一。
  
  这个600亿规模、占新希望集团59%利润收入的企业几乎占领了山东的每一个市县。对农户,提供饲料、资金、技术,集团内的屠宰厂还负责回收生鸡。农户负责养殖业务,一定程度上变成了这条流水线的一员工人。这就是业内盛行的“公司+农户”模式。但这个模式正在经历“抗生素过量、食品安全无法保障”的冲击。
  
  即使现在提到六和,山东寿光鸡宝宝合作社经理赵德峰也要为自己的老东家“说句公道话”:和那些小公司相比,六和在农牧企业中还是比较先进的。
  
  一般来说,养殖户每次养殖4000~5000只鸡,算下来需要几万元的成本。“基本上没哪个农民自己能掏得起,即使掏得起自己也不会养。”业内人士张远介绍。
  
  赵德峰计算,饲料+疫苗+兽药所占成本比例为80%~85%,养好了每只年均有2元纯利润就不错了,而如果染病死亡,带来的损失就不好说了,每只亏1~5元的有,倾家荡产的也有。“所以说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
  
  在广东天农食品有限公司总裁张正芬看来,“公司+农户”模式帮助企业解决了劳动力和土地问题,也给农户带来动力,因为一家一户的农民是为自己的利益努力的,为自己干活和为公司干活的积极性不一样。张正芬是在2012年夏天一场关于白羽鸡未来养殖模式的论坛上发表这番看法的。
  
  六和的“公司+农户”模式,是由六和集团与当地政府共同出资筹建的担保公司为运作核心,通过养殖农户抵押自筹资金建设标准化鸡舍、担保公司为农户提供生产经营流动资金,最后由养殖户用六和收购养殖产品的价款归还银行贷款,而养殖期间发生的一切费用开支由担保公司代为支付。
  
  “‘公司+农户’模式对于公司的风险分担有利,也可避免一旦发生大规模疫情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但它给质量管控带来隐患,企业不能全程监控生产过程,极易因监督不到位而引发质量问题,这次事件即是如此。”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余序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国内农业市场劳动密集、技术落后、劳动力过剩等原因,担保式的养殖模式将长期存在。
  
  有业内人士质疑六和集团在产业链上游监管的能力,但亦有六和在德州的饲料经销商表示,六和对农户的要求极为苛刻,不许用非六和提供的饲料和药剂。
  
  赵德峰和韩月花表示,很多当年六和的管理层在离开六和后成立了自己的饲料企业,比如他们合作的中惠。而在山东各地,以六和开头的饲料企业数不胜数,如德州的六和国力饲料、六和天恩饲料等。这些企业或为六和独资或为合资,或者是六和租用了昔日的竞争对手的场地进行生产。
  
  新希望六和财报显示,2012年上半年,饲料类营业收入约242亿元,毛利率为6.14%;而屠宰及肉制品的收入不到118亿元;2011年饲料收入达到445亿元,而屠宰及肉制品销售仅220亿元,为饲料销售的一半。六和集团母公司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也曾公开表示,养鸡业务并不赚钱甚至是亏钱的,公司主要通过饲料实现收益。
  
  《中国经营报》记者多次联系六和集团和新希望集团,要求了解企业的管理和参观工厂,均被拒绝。新希望集团副总裁王航就此表示,现在的时机还是太敏感。“但其实我们有很标准化的检测体系,我们也希望能在合适的时候邀请媒体记者来参观。”
  
  一体化养殖的方向
  
  在未来15年之内,是“公司+农户”模式,15年以后可能就是“公司+农场”模式更适合中国的国情。
  
  “这次报道确实暴露了行业内一直存在的问题。”盈泰公司常务副总裁王恩军表示,监管层面确实有待加强。这次事件中,盈泰公司位于滕州市颜楼村的养殖场于12月19日被当地畜牧局查封。
  
  “散养户确实风险很大,我想政府还是会鼓励规模化企业发展,取代农户的不规范养殖。”王恩军认为,老百姓有利益驱动,会使用违禁药品,因此监管部门在操作过程中有一定难度。但如果全是企业运作,就可以通过查账目更容易发现操作中的问题。
  
  “要保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还是要懂技术和靠规模化养殖。”韩月花表示。她的两个养鸡场分别可以养40万只和46万只鸡,算是规模相当大的个体养殖户。
  
  业界曾经一度认为一体化养殖会给企业增加很多成本,尤其是土地承包和劳动力的成本。但福建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文迹有不同看法。在那场关于白羽鸡未来养殖模式的论坛上,李文迹给出几个估算数据:如果是同样的40亩地,一体化企业可以饲养30万只鸡,农户估计饲养10万只或不到8万只。从这一点来说,规模化、一体化企业的土地利用率非常高;从土地的产值来说,同样是40亩地,一体化企业一年的产值大约是4500万元人民币,如果是老百姓种植水稻、小麦,一年的产值不过是10万元人民币。
  
  据了解,肉鸡产业2011年与2005年相比,规模化比例上升了18%,达到86.1%。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文杰的研究显示,10万只鸡以下规模的比重在下降,10万只鸡以上规模的比重在大幅上升,到2015年规模化比重还要上升10%~15%,要超过50%。
  
  中信证券研究部农林牧渔行业首席分析师毛长青认为:“一体化”模式的确占有优势,不管从食品安全还是管理技术水平来说,但是“一体化”模式也有弊端,它是重资产型的快速扩张,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需要土地和水资源,所以“一体化”模式要求更高。他认为,“一体化”模式更适合做高端品牌的鸡肉,但是这种模式在美国占不到10%,在美国,前5大肉鸡企业都是“公司+农场”的模式。在未来15年之内,是“公司+农户”模式,15年以后可能就是“公司+农场”模式更适合中国的国情。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全国已春播粮食7.6% 主产区陆续进入田间管理关键期
眼下,粮食主产区正抢抓农时,推进春播春管。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已春播粮食7.6%,早稻育秧过八成,进展顺利。分地区看,西南冬小麦正在灌浆,长江

0评论2024-04-0827784

农业农村部部署落实中央一号文件重点工作
 本网讯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精神,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

0评论2024-02-2225743

农民“土专家、田秀才”尹德平: 田间把脉问诊 地头传经送宝
  在现实生活中,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长期在田地里起早贪黑、摸爬滚打,是种田的“好把式”,也是技高一筹、身怀绝技的“田秀才”,农民称他们为“土专家”。今年80

0评论2024-02-0119021

农发行宜春市分行举办“心理健康”讲座
为在全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特邀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966525江西省社会心理服务热线大队长、宜春市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专家组成员来农发行宜春市分行为全行员工开展心理健康

0评论2023-12-3117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