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余胜良
农民被农业扫地出门,听起来可笑,但却正在发生。
被扫地出门的原因有二,第一是种地已无利可图。
农民如果只耕种自家责任田,通常只有3~5亩地,种大田作物1亩地1年的利润仅1000多元,种植经济作物1年也仅有3000元左右利润。那么,一个家庭的种植经济作物的年利润约9000~15000元。这种家庭月收入1000元左右的规模,即使在农村也已日渐边缘化。如果仅靠种地,甚至难以供养一个大学生。
如果将责任田承包出去,在河南许昌农村每亩有上千元收入,这从机会成本考虑显然好过自己耕种。农民为提高收入不得已另寻他途,这是一种主动选择,也是一种被动挤出,折射出单靠耕种土地已无法满足生活需求的现实。
被扫地出门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土地承包需要的资金越来越多。
每逢秋收临近,农村就开始自发形成一股土地流转热潮。河南许昌的土地承包费已经从10年前每亩300元,涨到3年前的700元,如今一跃涨到上千元。为承包土地,不少农户要多方借债。例如想承包100亩地,至少要投入10万元,后期耕种、施肥、收割、种子、雇工等也是一笔不小费用。这种投入规模远超过农户靠农业积累的速度。
此外,小规模承包户的收益也日渐缺少吸引力。以承包100亩土地为例,如果只种大田作物,除去租金,年收益仅约3~4万元,这样的收益是没什么吸引力的。但如果种植经济作物,就需要押下更多资金,对管理要求也更为苛刻。
想获得更大收益,只有不停扩大规模。不少地方政府都在对大规模种植农户进行补贴,有些承包户可以得到的补贴达几十万元。这些补贴甚至成了承包者扩大规模的动力。
承包规模扩大的背后也暗合经济规律。农户种植土地精耕细作,单位收益肯定最高。大规模承包后,单位土地的收益可能有所损失,但由于规模相应,总收益却远超过农户。因此随着承包规模扩大,农户逐渐被挤出该领域。
农业已经从不得不养家糊口的营生,日渐变成了一门生意。想做这门生意的人很多,不过因为所需资金日渐增多,能做这门生意的人却有限。这门生意不仅吸引农民,也吸引来自城市的投资者。
这种高资金投入,风险也不可低估。
河南许昌一个乡镇出现承包万亩土地的大户,仅年租金即为1000万元。但由于承包者管理能力不高,其今年种植的良种田并不好,当地人称其麦田长得像30多年前生产队所种。这也让当地乡政府暗暗为其捏一把汗。
尽管如此,土地承包还是热度不减,“去年一亩地是1000元,现在已经涨到1200元。”当地乡干部介绍。他希望租金不要太高,因为其中风险日益增大,他要求承包者所出租金不能超过1000元。
风险还来自于农作物价格波动。大宗农产品(5.48,-0.08,-1.44%)价格近年来波动不大,但是经济作物价格几乎每年都有所不同,一旦价格出现大幅波动,承包者将会血本无归,多年积累毁于一旦。
台湾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19%,在农业产业化领域经验丰富,台湾的种植业分为粮食作物(农艺作物)、经济作物(特用作物)与园艺作物三大类别。借鉴台湾经验,如果农户还想在农业中立足,可以涉足无法实现机械化、劳动附加值高的领域。

- 2025生物质能创新发展论坛盛大召开
0评论2025-04-15

- 中石油昆仑好客助农:践行央企担当,助力乡村振兴
0评论2025-03-11

- 公益未来·露露乐蒙青少年赋能计划启动仪式暨培训会在京举行
0评论2024-04-08
全国已春播粮食7.6% 主产区陆续进入田间管理关键期
眼下,粮食主产区正抢抓农时,推进春播春管。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已春播粮食7.6%,早稻育秧过八成,进展顺利。分地区看,西南冬小麦正在灌浆,长江
0评论2024-04-0828863
农业农村部部署落实中央一号文件重点工作
本网讯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精神,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
0评论2024-02-2226826

- “黄河流域草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成效初显
0评论2024-02-08

- 松潘县启动“二三工程” 争创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
0评论2024-02-05
农民“土专家、田秀才”尹德平: 田间把脉问诊 地头传经送宝
在现实生活中,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长期在田地里起早贪黑、摸爬滚打,是种田的“好把式”,也是技高一筹、身怀绝技的“田秀才”,农民称他们为“土专家”。今年80
0评论2024-02-0120133

- 2023公益未来·花旗大学生就业力实践项目顺利结束
0评论2023-12-31
农发行宜春市分行举办“心理健康”讲座
为在全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特邀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966525江西省社会心理服务热线大队长、宜春市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专家组成员来农发行宜春市分行为全行员工开展心理健康
0评论2023-12-3119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