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农民贷款还是难 期盼农银对接更给力

2014-03-17 08:345390人民日报
   一边是日益强烈的发展需求,一边是“不解渴”的资金供给

  农民贷款还是难(乡村观察·关注农村金融服务)
 
  本报记者 卞民德
 
  “支工不支农,支富不支穷。”这句顺口溜,映射出一些地方农民对农村金融信贷状况的不满。
 
  如果说,在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模式下,农民对金融信贷的需求还不那么旺盛,那么,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规模经营的日盛,这种需求已接近饥渴的状态。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许多金融支农惠农政策,一些地方农村金融服务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比起农民的需求仍有不小的距离。在山东省章丘市,几位农民诉说了他们的切身感受。
 
  现状:搞农业的都缺钱
 
  这个季节,凛冽的寒风不再,气温正在不断回升。
 
  在位于龙山街道办事处党家村的盛源农产品产销合作社,大棚里的樱桃树长势正旺,而棚外露天的樱桃树尚未发芽。这些樱桃的树龄基本一样,也都处于盛果期,但如果测算经济效益,棚内棚外迥然不同。
 
  “不进棚的樱桃,跟一般的‘绿化树’没啥两样,见不了几个钱。”从2011年11月至今,李良滨已经忙活了两年多。按这种进度,他至少还需要2至3年才能实现自己的计划。
 
  不是李良滨不想快一点,而是实在没办法。建一个大棚,加上樱桃树苗,至少要投入200多万元。即便建完用起来,每年还要换一次棚膜,每三年要换一次草毡,花销同样不少。此前,李良滨已经投了几百万元,剩下的工程只能是慢慢来。
 
  “要是资金充裕的话,去年就能全部建完。”对资金的大量需求,卡住了合作社快速发展的脖子。“搞农业都缺钱,前几年投的钱什么都看不到,完全不像工业项目见效快”。
 
  绣惠镇太平村63岁的种粮大户张保华,目前流转的土地有700余亩。他跟李良滨一样,也没少为钱的事发愁。“一亩地种植成本900元,一年下来就是60多万元,而且每年还得搞点新项目,比如去年就花了8万元买铲车、盛玉米的铁笼。做农业,除非停滞不前,不然总要不断增加投入。”
 
  现代农业的魅力,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但随之而来的,则是因资金不足产生“成长的烦恼”。目前,大多数农民解决资金的第一选择,还是找身边的亲朋好友。
« 上一页 1/2 下一页 »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全国已春播粮食7.6% 主产区陆续进入田间管理关键期
眼下,粮食主产区正抢抓农时,推进春播春管。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已春播粮食7.6%,早稻育秧过八成,进展顺利。分地区看,西南冬小麦正在灌浆,长江

0评论2024-04-0828866

农业农村部部署落实中央一号文件重点工作
 本网讯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精神,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

0评论2024-02-2226828

农民“土专家、田秀才”尹德平: 田间把脉问诊 地头传经送宝
  在现实生活中,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长期在田地里起早贪黑、摸爬滚打,是种田的“好把式”,也是技高一筹、身怀绝技的“田秀才”,农民称他们为“土专家”。今年80

0评论2024-02-0120134

农发行宜春市分行举办“心理健康”讲座
为在全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特邀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966525江西省社会心理服务热线大队长、宜春市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专家组成员来农发行宜春市分行为全行员工开展心理健康

0评论2023-12-3119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