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2014年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2014-03-24 10:513990中国农业新闻网
   根据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分析预测,2014年小麦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9.8亿亩次,蚜虫重发区域广,纹枯病、白粉病、条锈病、吸浆虫、麦蜘蛛在部分地区偏重发生,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淮麦区流行风险较高。为有效控制小麦病虫危害,将损失控制到最低限度,实现虫口夺粮,特制订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重点防控小麦赤霉病、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蚜虫、吸浆虫和麦蜘蛛等“四病三虫”,防治处置率9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比例30%以上,高产创建示范片专业化统防统治比例力争达100%,防治效果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二、防控策略
 
  坚持突出重点、分区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针对不同生态区域、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重点病虫,采取绿色防控与配套技术相结合,应急处置与持续治理相结合,专业化防治与群众联防相结合的防控策略,注重安全用药,保障小麦产量和品质安全。
 
  三、防控措施
 
  (一)分区防控重点
 
  1.华北麦区以麦蚜、麦蜘蛛、吸浆虫、地下害虫、纹枯病、白粉病为主,兼顾条锈病和赤霉病。
 
  2.黄淮麦区以麦蚜、赤霉病、吸浆虫、麦蜘蛛、地下害虫、纹枯病、白粉病为主,兼顾条锈病、叶枯病和粘虫。
 
  3.长江中下游麦区以赤霉病、纹枯病、麦蚜为主,兼顾麦蜘蛛、粘虫、条锈病。
 
  4.西北麦区以条锈病、麦蚜和吸浆虫为主,兼顾麦蜘蛛、麦茎蜂。
 
  5.西南麦区以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为主,兼顾麦蚜、麦蜘蛛。
 
  (二)主要技术措施
 
  1.小麦赤霉病。在推广种植耐病品种、加强健身栽培的基础上,把握小麦抽穗扬花这一关键时期,主动用药预防,遏制病害流行。一是加强栽培管理,平衡施肥,增施磷、钾肥;控制中后期小麦群体数量,并做到田间沟渠通畅,创造不利于病害流行的环境。二是主动用药预防,长江中下游和黄淮等常年病害流行麦区,在小麦抽穗至扬花期遇有阴雨、露水和多雾天气且持续2天以上,应于小麦扬花初期主动喷药预防,要做到扬花一块防治一块;对高感品种,首次施药时间提前至破口抽穗期。药剂品种可选用氰烯菌酯、烯肟·多菌灵、戊唑醇、咪鲜胺、多菌灵等,要用足药量,施药后3——6小时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治。对多菌灵产生高水平抗性地区,应停止使用多菌灵等苯丙咪唑类药剂,以保证防治效果;如遇病害流行,第一次防治结束后,需隔5——7天防治第二次,确保控制流行危害。赤霉病偶发区,可结合其他病虫防治,在抽穗扬花期实行兼治。
 
  2.小麦条锈病。实施分区防治。西南、汉水流域等主要冬繁区,封锁发病田块,打点保面,减少菌源外传。西南、西北常年早发区、重发区要前移防治关口,阻止菌源向黄淮和华北麦区扩散蔓延。西北冬麦区全面落实“带药侦查、打点保面”预防措施,将病情控制在萌芽状态,减轻晚熟冬麦及春麦区流行风险。黄淮春季流行区,落实“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预防措施,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5%——1%时,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治,并且做到同类区域防治全覆盖。防治药剂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已唑醇、腈菌唑、丙环唑等。
 
  3.小麦纹枯病。小麦返青至拔节初期,病株率达10%左右时,叶面喷雾防治。药剂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氟环唑、井冈霉素等,隔7——10天喷药1次,黄淮和华北重发区需连喷2——3次。要用足水量、对准基部、均匀喷透,提高防治效果。
 
  4.小麦白粉病。在春季发病初期(病叶率达到10%或病情指数达到1以上)时进行喷药防治。常用药剂有三唑酮、烯唑醇、腈菌唑、丙环唑等,一般喷药1——2次。
 
  5.小麦吸浆虫。重点抓好蛹期撒毒土和成虫羽化初期喷药等防治关键环节,最大限度减少成虫羽化、产卵数量,控制危害。根据小麦进程,一是蛹期防治,小麦孕穗期当每小方土样(10×10×20cm3)有虫蛹4头以上时,可选用毒死蜱制成毒土,顺麦垄均匀撒施,撒毒土后浇水效果更好,并借助树枝、扫帚等及时弹落沾浮在麦叶上的毒土,注意带露水时不要撒施毒土。二是成虫期防治,在小麦抽穗期,每10复网次有成虫25头以上,或用两手扒开麦垄,一眼能看到2头以上成虫时,立即选用有机磷类、菊酯类等农药喷雾防治。重发区要连续用药2次,间隔3天,消灭成虫于产卵之前。
 
  6.小麦穗期蚜虫。当田间百株蚜量达800头以上,益害比低于1∶150时,可选用啶虫脒、吡虫啉、抗蚜威等药剂喷雾防治。小麦穗期病虫害混合发生时,及时开展“一喷三防”,即杀虫剂、杀菌剂和磷酸二氢钾等各计各量,混合喷洒。其中,吡虫啉和啶虫脒不宜单一使用,要与低毒有机磷农药合理混配喷施。
 
  7.麦蜘蛛。西北麦区于返青至拔节期,西南麦区于苗期、早春拔节期,华北和黄淮海麦区于返青至抽穗期防治。当平均33厘米行长螨量200头以上时,可选用阿维菌素、哒螨灵等药剂喷雾防治,同时可通过深耕、除草、增施肥料、灌水等农业措施进行防治。
 
  四、专业化统防统治主推技术
 
  (一)“带药侦察、早春预防”技术。针对条锈病,由专业化防治组织实施带药侦查,采取“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发现一片、控制全田”的策略,控制病情扩散蔓延;对吸浆虫、麦蚜等要统一指挥、统一时间、统一防治,坚决控制危害。
 
  (二)关键季节气传病害预防技术。针对赤霉病,密切关注抽穗扬花期天气形势,对于长江中下游及黄淮南部流行威胁大的地区,抓住小麦抽穗扬花初期,组织专业化防治组织统一喷药预防。
 
  (三)“一喷三防”技术。小麦抽穗至灌浆期是赤霉病、条锈病、麦蚜、吸浆虫等多种病虫交织发生危害的关键期,选用适合的杀菌剂、杀虫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等合理混用,既可防病治虫,防早衰,又可抵御“干热风”等自然灾害,达到“一喷三防”、省工节本和增产保产的目的。吸浆虫重发区,充分利用药剂持效期,适当前移防治时间,在成虫发生始盛期用药。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全国“三夏”大规模小麦机收全面展开
截至5月28日,全国已收获冬小麦面积3798万亩,日机收面积678万亩,四川麦收进入尾声,湖北进度过八成,河南、安徽进入集中收获期、进度过一成,江苏、陕西、山西等省陆

0评论2022-05-3023351

从猪周期到鸡周期 养殖业的春天来了
 从“猪周期”到“鸡周期”,价格的上涨让国内养殖业如沐春风,国内步入老龄化社会步伐的加速和农村有限劳动力向城市进一步的转移,为国内养殖业未来的发展埋下了伏笔。就资本市场而言,如今是考虑加仓投资养殖业的时机啦。

0评论2016-03-3122168

截至7月29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3967万亩
  据国家防总网站消息,东北中南部部分地区旱情有所缓解,但辽宁南部、内蒙古东北部部分地区仍然维持高温少雨天气,旱情持续发展。辽、吉、黑、蒙等四省(区)有54万人因

0评论2015-08-0322098

中国农业发展的焦点问题
实际上是国际上有一部分低价格的粮食产品进入了中国市场,把一部分高价格的中国粮食产品请进了仓库,这个局面短期可以,长期持续显然不可以,产品不能只进不出,这个问题是中国农业面临的非常突出的,将来这矛盾必须尽快采取有效措施要解决。

0评论2015-06-142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