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国外农业信息化的主要经验

2014-04-08 08:314830经济日报
   国家行政学院 安森东
 
  信息化是通向农业现代化的“云梯”,农业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在全球化和信息时代,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而言,分析借鉴国外农业信息化建设经验,以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实践,意义颇大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改革发展。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农业信息化代表着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时代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最新要求,既是我国信息化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对国外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学习借鉴国外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先进经验,以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国外农业信息化建设有以下几种典型模式:一是美国模式。以政府为主体,美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政府对农业的补贴、财政转移支付与其他方面的支持,主要是通过扶持、支持农业信息化的办法让农业和农民间接受益。美国上互联网的农民占农民总数的一半以,用直升机进行耕作管理的农场占农场总数的20%以上,安装GPS定位系统的农场范围很大。这些内容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美国的“精准农业”模式。二是日本模式。日本是发展应用型农业信息服务的典型代表。根据农业市场运营规则,日本政府建立了若干个专门咨询委员会,同时制定了较为配套完善的规章制度,约束市场主体的行为,促进市场有序运行。而且,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德国模式。德国带动农业信息服务发展靠的是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而且,德国农业保护政策健全,联邦政府每年都有专项资金用于农业基本建设和农业补贴。四是印度模式。印度发挥其软件发展的优势,抢抓机遇,从农业信息需求入手,富有特色。
 
  分析起来,国外农业信息化也存在着个性差异。一是信息化建设模式不同。在美国,颁布了一系列关于信息公开、信息收集与发布、个人隐私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为美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美国首席信息官委员会等为农业信息系统互联、兼容与业务协同提供了组织保障。通过农业网络信息中心联盟等组织实现了农业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日本因地制宜发展地域农业信息系统,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推进IT技术在农场中的应用,发展日本型精准农业。二是信息化建设的扶持方式不同。三是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形式不同。
« 上一页 1/2 下一页 »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全国已春播粮食7.6% 主产区陆续进入田间管理关键期
眼下,粮食主产区正抢抓农时,推进春播春管。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已春播粮食7.6%,早稻育秧过八成,进展顺利。分地区看,西南冬小麦正在灌浆,长江

0评论2024-04-0828866

农业农村部部署落实中央一号文件重点工作
 本网讯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精神,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

0评论2024-02-2226828

农民“土专家、田秀才”尹德平: 田间把脉问诊 地头传经送宝
  在现实生活中,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长期在田地里起早贪黑、摸爬滚打,是种田的“好把式”,也是技高一筹、身怀绝技的“田秀才”,农民称他们为“土专家”。今年80

0评论2024-02-0120134

农发行宜春市分行举办“心理健康”讲座
为在全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特邀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966525江西省社会心理服务热线大队长、宜春市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专家组成员来农发行宜春市分行为全行员工开展心理健康

0评论2023-12-3119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