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多地新农村建设变面子工程:有钱盖房没钱刷墙

2014-05-12 09:085470光明日报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间,社会发展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城市化:城市人口比重从上世纪70年代的不足10%直升到近50%,数以亿计的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由此开始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腾飞,典型特征就是体现城市实力的二、三产业的飞速增长,推动着中国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二的高度;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带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巨城区域。
 
  然而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一个重要问题——乡村怎么办——显然被忽略了。当我们用欧美城市化形态来想象中国时,似乎这不成一个问题:当绝大多数人进入城市之后,乡村似乎就变成了幽静的世外桃源。但事实并非如此。大批青壮年外出打工后乡村逐渐走向衰败是很普遍的现象。虽然国家制定了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但这种规划在许多地方变成了“有钱盖盖房,没钱刷刷墙”的面子工程,根本原因在于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造成的农村持续被抽血和废弃趋势之间的矛盾没有合理解决。
 
  乡村,能否摆脱被废弃的命运
 
  以城市化水平衡量发展的观念是一种典型的现代城市化文明观,即相信现代化文明的本质是城市文明,乡村和传统乡土文明只能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吸附、消解而成为工业文明的附庸,典型的形态就是西欧的庄园和北美的农场。换句话说,城市化就意味着放弃作为经济、社会与文化主体的乡村。
 
  然而事实上无论欧洲的庄园还是北美的农场都不可能成为中国发展的借鉴形态。据2004年全国人口统计,中国有58.20%的人口住在农村,70.8%的人口为农村户籍,其中有约1.66亿农村户籍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即使未来30年,农村人口每年减少1000万,到2035年,中国还有5.8亿人口要依托于农村完成劳动力的再生产。考虑到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到时的农村人口将超过7亿——这就是中国的现实。希望通过城市化使乡村人口减少而变成清静的庄园或农场几乎没有可能,可能的是因为放弃而使得农村失去经济、文化和社会根基而成为文化荒原与生态垃圾场。城市化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矛盾不解决,乡村的放弃乃至废弃就是难以避免的后果,而且这是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所难以承受的后果。
 
  近年来国家制订新型城镇化规划,可以说是在谋求城市化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和谐与平衡。城镇化不同于城市化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城镇”实际上是沟通城市与乡镇的一个较宽泛的概念,规划中包含的城乡一体化内容,如“加快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等要求,也体现了这种包容性思路。如果城镇化概念中的城市发展仍然沿着几十年来的“福特式城市”建设思路——以资源集中化、产业规模化、关系轴心化为中心的大都市和特大都市建设——发展,那么不但农村仍然摆脱不了被废弃的命运,就连中小城市乃至大都市的次级区域也同样沦为轴心化都市的附庸和边缘。这样一来,新型城镇化只会变成更大的巨无霸都市金字塔蓝图,如今已经渐入膏肓的“特大城市象皮病”就可能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暴发而成为举国之症。
« 上一页 1/2 下一页 »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全国已春播粮食7.6% 主产区陆续进入田间管理关键期
眼下,粮食主产区正抢抓农时,推进春播春管。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已春播粮食7.6%,早稻育秧过八成,进展顺利。分地区看,西南冬小麦正在灌浆,长江

0评论2024-04-0828866

农业农村部部署落实中央一号文件重点工作
 本网讯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精神,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

0评论2024-02-2226828

农民“土专家、田秀才”尹德平: 田间把脉问诊 地头传经送宝
  在现实生活中,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长期在田地里起早贪黑、摸爬滚打,是种田的“好把式”,也是技高一筹、身怀绝技的“田秀才”,农民称他们为“土专家”。今年80

0评论2024-02-0120134

农发行宜春市分行举办“心理健康”讲座
为在全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特邀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966525江西省社会心理服务热线大队长、宜春市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专家组成员来农发行宜春市分行为全行员工开展心理健康

0评论2023-12-3119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