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硬科技”赋能!全球首个粉红色棉花成功培育

2023-11-11 13:50121010央视财经

又到了一年棉花丰收的季节。

在我国,棉花是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新疆生产的棉花占全国总量的90%,占世界棉花产量的五分之一。

这一强大的数据意味着什么?棉花产业的背后有着哪些你所不知道的高科技力量?

日前记者来到了新疆一片丰收棉田里,邀请棉花领域的权威专家和产业代表们:

李付广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所长、国家棉花产业联盟理事长陆宴辉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刘飞香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严根土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抗逆育种课题组组长、研究员宋美珍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西部农业研究中心高品质棉团队首席科学家康东岭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农业农村局局长

共同揭秘白棉花背后的“硬科技”!

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

李付广:2012年,新疆棉花生产总量第一次超过全国总量的一半。2014年,中央出台了更加有利于新疆棉花发展的政策。从此之后,新疆棉花发展更加迅速,“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的局面已经形成。

Δ李付广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所长、国家棉花产业联盟理事长

严根土:棉花的原产地不在中国,西汉张骞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也是棉花之路的开拓者,他把中国的丝绸运到中亚、西亚,又把西亚的棉花种子带进来。棉花可以充分体现中国人开放、包容的精神。另外,中国的棉花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这跟一代代科研人员不断创新有很大关系。

硬科技一:智能化育种李付广:育种创新是非常有必要的。未来棉花的发展不仅仅是按照基因或性状改良,未来是智能化育种,也就是模块育种。我们实验室已经创造出全世界第一个粉红色的棉花,以后也许地里会长出红棉花、蓝棉花或者黄棉花,这在未来三到五年内都能够创造出来,我想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严根土:现在利用常规的育种方法,加上现代分子的育种方法,然后用大数据进行聚类分析。以前上百万的数字可能要很长时间,现在短短几天就可以分析出来。以前培育一个品种可能要十几年,现在大大缩短,工作效益提高至少10倍。

硬科技二:虫口夺棉李付广:棉铃虫是一个世界性害虫。有棉花的时候,棉铃虫主要吃棉花,没棉花的时候它有什么吃什么,老百姓说:“棉铃虫除了电线杆子不吃,啥都吃。”

陆宴辉:防控病虫害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需要通过多项技术的有效组配,达到病虫害防控的目的,我归纳为科学施药、精准施药、替代施药。这几年无人机在棉花病虫害防控的生产过程中,特别是在施药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无人机跟传统的施药模式相比有很大的挑战。如何通过确认无人机的飞行参数,来提升施药的效果,是我们的一个重要工作。

硬科技三:新型种植技术李付广:棉花光高产,品质不行,后端的纺织企业是不愿意用的,所以高产的同时要确保棉花的品质优良。

宋美珍:我们团队与新疆科研单位经过十多年的潜心研究,提出了“宽早优”综合植棉技术,这项技术可以使棉花单产提高10%以上,原棉品质提高一个档级。这个技术是在“矮密早”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起来的,“矮密早”技术对新疆棉花生产的发展有巨大贡献,但由于“矮密早”密度过大,通风透光差,脱叶困难,机采含杂率高,影响棉花产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宽早优”植棉技术。

Δ宋美珍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西部农业研究中心高品质棉团队首席科学家

硬科技四:农业机械之王刘飞香:如果说盾构机是工程机械之王,那么采棉机就是农业机械之王。它的技术复杂性、研发难度并不亚于盾构机。智能型采棉机是典型的交叉融合的学科,要研发出一台好用的智能性的采棉机,需要机械、电气、液压、自动化、智能化和农艺等多个专业技术。六行采棉机由十万个零部件组成,每天能够采收500亩,相当于2000个采棉工。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我国科学家创制新型水稻广谱抗病新基因
近日,记者从华中农业大学获悉,知名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李国田教授团队牵头完成的研究成果论文。该团队克隆到一个广谱抗病类病斑突变体

0评论2023-08-261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