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挣钱,少种粮食少养猪。”种粮,或许是大多数人对“农民”的普遍印象,但“航民村”书记朱重庆在采访中却对环球网记者说了这样一句话。作为全国“名村”的书记,朱重庆说这话时非常谨慎,语气中透着些无奈,但还是说了。他是30多年来带领航民村发展起来的老书记,是位打拼了一辈子的农村实干家,说出这句话,必然不是“一时冲动”。那么,这句话的背后到底折射了当前我国“三农”发展的哪些问题?环球网记者在不久前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村长’论坛”上对一些村官与专家进行了深入采访。
“名村”书记称“中国的发展牺牲了农民的利益,这话没人敢说”
航民村位于浙江杭州市萧山东部,是个“名村”,从2005年以来在全国获了很多奖项,包括2008年获的“中国经济十强村”。村党委书记朱重庆就是航民村发展的带头人。
现在航民村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据朱重庆介绍,“村子很小”,只有2平方公里,全村1080余人,但村里职工则达12000多人。改革开放以来,村里主要靠发展工业起家,迄今已有纺织、印染、热电、饰品加工、宾馆、海运等二、三产业的企业25家,今年预计销售额100亿,与去年相比增长10%。“现在增长慢了,以前都是增长30%-50%。”朱重庆说。据他介绍,去年村里上缴税金3亿元。
问到村民的生活状态,朱重庆说:“我们村民的生活不算差,也不算顶尖,算中上吧。”他说,村民年平均收入3万5千元左右,“平均每户一辆车”,村里的孩子,从上幼儿园到大学,学费全免,考上大学的除了每年2400元的补贴,还一次性奖励1万元。“2/3学生毕业后回了村”。2000年之前,村里给村民直接发养老金,“2000年开始,按照政策,我们必须把钱交给政府,再由政府发放养老金,个人缴30%,村里缴70%。从那时到现在我们已经缴了1亿8千万了。”
环球网记者从朱重庆展示的一份村貌画册上看到,航民村的建设外观已经完全没有了人们印象中“农村”的样子,楼房、别墅、马路、汽车、公园,俨然一座现代化城镇了。事实上,已经有很多媒体对航民村的生活景象进行过大量的详细描述。
然而,作为一个靠工业起家的村子,航民村的农业发展情况如何呢?谈到村中的农业发展,朱重庆语调中有几分自豪,也有几分无奈。他介绍说,早年村里的土地用完,从周边买了一些,目前耕地共有800亩,从1985年开始就实现了机械化,农场化操作,现在村里直接从事种地、养殖的“农民”只有26个人。“打的粮食除了给村里人吃的,每年还有部分出售。虽然实现机械化、规模化,但因为种粮农民是发工资,所以种粮食还是赔本的。”
环球网记者谈到大多数名村的发展主要靠二三产业而不是农业,朱重庆说出一句令人颇感意外的话:“对。要挣钱,少种粮食少养猪,自己够吃就好。”说这话时,朱重庆有些无奈。他说:“养殖、种植都很难挣钱,行情不稳定。粮价太低,国家按最低价收购,都是刚够农民成本的,所以,种粮食的农民很穷。”
对于近年来农村政策转好的问题,朱重庆也摇摇头说:“各级政府都是要赚钱的,与我们企业一样。在很多方面,都是如此,包括征地。”环球网记者问他对当前农村发展的建议,朱重庆说:“发展工业也不理想,已经晚了。”他认为,航民村当时发展工业起家,是赶上了好时机,“80年代时,政府先免税3年,后又支持外资进入,税收两免三减半,有扶持政策,但现在扶持政策没有了,亏损企业也要缴增值税、附加税,办工业很难。很多企业都是亏损的,不挣钱的能占到一半。现在农村办工业未必有出路。现在办工业已经晚了。”
谈到对“新农村”的理解,朱重庆显出“实干家”而非“理论家”的本色,他说:“‘新农村’这个概念不好谈,但我们村已经差不多达到了,村民们并不向往大城市的生活。”显然,航民村的发展,像大多数名村一样,很好地解决了本村的“农村、农民”问题,富起来了,但“农业”的头上却依然有个问号。
环球网记者把朱重庆的观点提给山西龙门村村党委书记原贵生时,他表示赞同。原贵生略作沉思后说:“中国的发展是牺牲了农民的利益,这话没人敢说。农业根本没有出路。”原贵生进一步说:“我们国家13亿多人口,8、9亿是农民,农业的产出有多少?如果一亩地产出1000斤,能挣多少钱?你的种子、化肥、浇水等成本远把你的收入都抵消光了,还不如出去打工。”
问到加大科技投入能否解决种粮利润过低的问题,原贵生认为也不容乐观:“科技投入了,你的成本还会往上加。没什么好办法,主要还是靠好的政策去引导。”对于当前的三农政策,原贵生首先肯定政策“的确很好”,但又强调“和城市、工业相比,还远不如”。他举例子说:“你看我们来参加‘村长’论坛的发展好的村子,哪一个是靠农业发展起来的?买个车连油都烧不起。第一产业是最薄弱的。”
专家承认农民利益受损 讨论农民该不该“种粮”
在采访中,环球网记者把朱重庆的话作为问题提给几位著名的三农问题专家,大多获到了肯定回答。“一定意义上,这种话是对的。”对于朱重庆的观点,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三农”发展组组长、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顾益康如此说。但他认为,种粮收入不高,主要是“人多地少”的客观原因所致,他说:“用单位土地种粮食与用单位土地种茶叶、花卉,肯定是后者挣钱。这就是所谓‘比较优势’——粮食适合于‘人少地多’的地方种,像美国就不会搞花卉,因为花卉是需要人力的,美国人少地多,只能搞粮食、棉花等适合大规模经营的。”
对于山西龙门村村党委书记原贵生的观点,顾益康也表示赞同,他说,长期以来,城乡发展其实是在“采阴补阳”:“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低价征收农民土地,再高价卖掉;低价收购农产品,高价做工业原料,农民当然亏了。”
实际上,环球网记者通过采访一些刚起步的村子时也发现,发展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而非农业,确实是一些村子已经或将要选择的路子。对于农业该如何发展的问题,顾益康开出的方子是“走品质型发展路子”。他认为,当前社会上出现了大批高端消费群体,有大量的人想“吃文化”,那么,就要用文化来做农业。这是一个极好的历史机遇。“把原来最原始、低端的东西包装成高端产品,让老百姓增收。增收后,用文化推动乡村旅游、推动农家乐、推动新农村建设。”
对于一些人的“舍农业而发展农村”的思路,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农经分团团长、山东农村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北大客座教授高焕喜也表示了不认可。高焕喜认为,多数“名村”确实是靠工业、乡镇企业发展起来的,但今天面临的环境已经不同了。他强调说:“好多当时靠工业发展起来的村子,农业其实也没丢。今天的工业竞争相当激烈,全国那么多村,县域、乡镇的工业低水平重复的很多。今天搞工业没有了早期的条件和机遇,难度相当大。”他进一步强调,在农村“搞农业效益实际上并不低”,而破解“农业”与“赚钱”这个困局的钥匙,就是“搞现代农业”。
对于“现代农业”,高焕喜与顾益康一样,也认为要发展与文化有关的“创意农业”,但他强调首先要生产出优质的农产品。高焕喜把现代农业概括为四个字:“优、特、名、高”,这应该是农业发展的目标。他解释说:“所谓‘优’,产品结构要优、品质要优;所谓‘特’,产品要有独特的优势、市场竞争力;所谓‘名’,要有知名的品牌;所谓‘高’,要有高附加值。”他举了几个靠农业发展的例子:“山东马家沟的芹菜,卖到二三百块钱一斤,山东大泽山的葡萄,在超市里卖二百多块钱一斤,山东沂源的韭菜卖到80块钱一斤,山东蒙阴的桃子,卖到十块钱一个。都是供不应求的。搞农业,这样是很有效益的。”
问到种粮食如何增收的问题,高焕喜表示道理是一样的,他说:“优质的粮食效益也会很高。比如生产黑小麦,这些麦子价值相当高,加工成面条都很赚钱。比如养猪,有些采取好的养殖办法,猪肉卖到100多块一斤。所以搞养殖、搞种植都是可以的。但必须搞现代农业、优质农业、品牌农业,精品农业。”在搞好农业的基础之上,高焕喜认为,可以向两个产业延伸:一是搞“创意农业”,“结合搞旅游,比如采摘,融入一些文化的东西。要满足城里人尤其是高端市场的需要。”二是可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而不一定是传统工业。“实际上农产品的加工也是工业,与农业相关的工业很多。靠贷款、靠引进去发展工业,尤其是传统的、有污染的工业,不能去考虑。”
十八大后人事调整一览
0评论2012-12-212178
十八大后十省调整党委书记 均身经多个重要岗位
昨日,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吉林省委书记王儒林、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五位省区一把手走马上任。至此,十八大后已有10个省
0评论2012-12-191683

- 中共十八大选举产生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委
0评论2012-12-14
昌乐:十八大精神进农家 共话小康新生活
昌乐传媒网讯(记者 刘贯鹏)这里是昌乐县城南街道的一处长毛兔养殖合作社,在这个农家小院里,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该合作社的社员便隔三差五地围在兔舍前,交流一下
0评论2012-12-101685
北京市社科普及进村镇活动走进顺义区赵全营镇
2012年11月29日,由北京市社科联和顺义区赵全营镇联合主办的学习宣传十八大精神,社科普及进村镇活动举行。北京市社科联,顺义区委宣传部、赵全营镇等有关单位相关负责同
0评论2012-12-021647
【视频】习近平:胡锦涛等带头离开领导岗位体现高风亮节
央视播出节目习近平:胡锦涛等带头离开领导岗位体现高风亮节,以下为文字实录:习近平:同志们,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
0评论2012-11-161731
十八大代表:建议农民工群体提前10年领取养老金
十八大代表、重庆农民工康厚明: 建议农民工群体提前10年领取养老金 今年的十八大会场上出现26名农民工党代表,重庆的康厚明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50岁的康厚明1
0评论2012-11-151786
十八大代表张国庆:解决好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
民计民生是人民关注的问题,十八大代表、天津市委农工委书记、市农委主任张国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目
0评论2012-11-15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