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黑龙江致富路上:80后“牛倌儿”的发家路

2012-12-13 14:4616660东北网
提起“牛倌儿”一词,大家首先想到的会是位老人,可是在红色边疆农场,却有一个25岁的年轻“牛倌儿”,他凭借着自己灵活的头脑、勤劳的双手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走上了发家路。他就是红色边疆农场养殖户刘海友。

  刘海友一家人靠着10多亩地生活,日子过得并不富裕,刘海友初中毕业后,干过多种行业,但都没改变家里的现状。一次偶然的机会,刘海友到红色边疆农场探亲,看到大片的草原和土地,刘海友动了心,决定在红色边疆农场扎根养殖。他经过多方考察,发现饲养肉牛的市场前景广阔,饲养管理方式相对简单,于是在2009年,买回来26头西门塔尔与本地黄牛杂交,进行肉牛养殖。

  为了把牛养好,刘海友在养殖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勤奋好学的刘海友起早贪黑,学习养殖肉牛的知识。他每天早上4点起床喂牛,晚上10点多休息,空闲时间,刘海友还给他的肉牛做按摩。

  由于刘海友的精心饲养和细心的照顾,2011年年末,牛群已经发展到了40多头。他饲养的肉牛个个膘肥体壮,而且肉牛夏天吃的都是纯天然的青草、冬天吃的是玉米秸、大豆秸,所以肉质鲜美,是纯天然绿色食品。为了拓展市场销路,刘海友带着他的牛肉来到了大庆市大庄园肉制品加工厂,推销自己的肉牛。大庄园跟刘海友签订了20头肉牛的收购合同,并且与他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关系。

  如今,刘海友的牛群已经发展到了89头,每年可以为他带来近40万元的经济效益。这个80后“牛倌儿”依靠他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赢得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现在,他和家人已经住上了98平方米的新楼房,生活十分幸福。积极上进的刘海友说:“明年我准备扩大饲养规模,在现有89头的基础上,扩大到500头,争取成立一个养牛合作社,带动更多的养殖户走上增收致富路。”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大棚变成“黄金屋” 黑土长满“摇钱菇”
  在离长阳县城十五分钟车程的地方有一个小村庄,叫两河口村,村子里有着一片醒目的温室大棚,大棚里有着一位其貌不扬的香菇专家。  他叫李祥满,是龙舟坪镇两河口

0评论2023-04-1723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