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聚焦种业新变化:"三个转型"催生惠农良种

2012-12-20 08:3418810农民日报
一粒培育成功的种子,在走出实验室、经过品种审定后,便开始了基地繁育、生产加工和市场推广的系列流程。一些种子企业通过健全亲本繁育体系、改进制种技术、提升加工工艺等举措培育了一大批优良品种,并得到了大面积推广,目前我国农作物种子的良种覆盖率达到了96%,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达到了43%。

大批优良品种的诞生和普及,很大程度得益于种子企业在“繁”和“推”这两个环节上的“三个转型”。

组织形式:从“代制种”向“自制种”转型

多年来,大多数种子企业的繁种环节都沿袭着传统的“代制种”模式,存在着基地面积稳定性较差、制种产量难把握、种子质量不可控的弊端。结合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和农村的土地流转机制,一些种子企业开始了由“代制种”向“自制种”的转型之路。

“自制种的核心就是保证企业对制种基地的面积可控、技术可控,同时达到种子质量的可控。”农业部种子局种业发展处处长马志强告诉记者,企业直接与合作社打交道,能够省去层层“代制”环节,达到了基地稳定、产量可控的目的;另一方面,合作社流转来的连片土地是承载企业制种基地的绝佳载体,在土地规模化的基础上,一系列先进制种技术便于统一实施,从而保证了种子质量。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乌山贡米种植专业合作社有1800亩土地承载着隆平高科的主打品种——“Y两优一号”的制种任务,社长朱政刚告诉记者,合作社集中采购制种稻米,买1公斤便宜5元,每年就可为合作社节省4万~5万元;卖1公斤价格比市场价高0.6~1元,每亩地增收30元左右。

“只要把好种子拿出来,农民为什么不跟着我干?自己研发的种子让农民增产增收了,通过品种示范学到了实用技术,企业也达到了稳定基地、种子质量数量可控的目的,这是企业和农民的双赢。”隆平高科总裁彭光剑说。

除了“联姻”合作社,还有一些企业直接通过土地流转后基地的集约化经营实现了“自制种”的目的。北京奥瑞金公司仅在甘肃省临泽县就流转了3.15万亩土地,根据地力条件让利农民土地流转金每亩达800~1000元,流转期限以10年为一个周期,且租金价格随玉米制种亩均效益逐年提高。
« 上一页 1/3 下一页 »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全国已春播粮食7.6% 主产区陆续进入田间管理关键期
眼下,粮食主产区正抢抓农时,推进春播春管。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已春播粮食7.6%,早稻育秧过八成,进展顺利。分地区看,西南冬小麦正在灌浆,长江

0评论2024-04-0828862

农业农村部部署落实中央一号文件重点工作
 本网讯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精神,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

0评论2024-02-2226824

农民“土专家、田秀才”尹德平: 田间把脉问诊 地头传经送宝
  在现实生活中,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长期在田地里起早贪黑、摸爬滚打,是种田的“好把式”,也是技高一筹、身怀绝技的“田秀才”,农民称他们为“土专家”。今年80

0评论2024-02-0120132

农发行宜春市分行举办“心理健康”讲座
为在全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特邀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966525江西省社会心理服务热线大队长、宜春市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专家组成员来农发行宜春市分行为全行员工开展心理健康

0评论2023-12-3119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