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对城镇化的研究由来已久,但新一届政府对城镇化高度的新定位还是被广大学者赋予“扩大内需的战略性作用”的意义,并被认为是新一届政府推动经济改革的重要方向。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多个场合对新型城镇化的阐述更引发了学界的城镇化研究热潮。
昨日,一名接近中央决策层的经济学家对《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表示,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而李克强副总理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思路之一就是城镇化。
记者梳理发现,十七大报告全篇提及城镇化仅有两次,十八大报告中则多达七次。李克强近一年内更在多个场合以多种形式阐述“城镇化”相关观点达十几次之多。上述专家认为,李克强副总理的城镇化思路从时间和空间上都紧密结合了中国的实际情况。同时,城镇化在各种重要场合和文件中的密集“亮相”也显示了新一届政府深化改革的决心。
拉动内需的新引擎
随着各种红利的逐步消失,中国经济急于寻找新的增长点。城镇化的频繁“亮相”被不少经济学者解读为中国新一代领导人的经济主打牌。
事实上,中央对城镇化研究由来已久,并已经过了局部试点。李克强早在2009年第15期《求是》杂志《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文中指出:我们要“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形成新的增长极、增长带、增长面,拓展扩大内需的新空间”。时至如今,城镇化已经被看作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之一,并被认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载体”之一。
多名专家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曾表示,城镇化之所以被提高到新的高度,首先还在于其在拉动内需方面的巨大作用。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此前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曾称,中国经济低成本扩张时代的终结、人口红利的递减等多方面趋势不可逆转,长期以投资驱动的增长也不可持续。
迟福林认为,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投资与消费需求,加快推进人口城镇化进程,以城镇化为主要载体扩大内需,充分释放城镇化的需求潜力,是中国走向公平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和战略重点。
在过去一年多里,李克强数次提及城镇化是我国最大内需潜力之所在,较为重要的两次均以全文刊发的形式发表在核心刊物上。
去年2月,《求是》杂志发表李克强的重要文章:《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文章提到,我国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市场空间大,内需潜力大,对发展具有持久的拉动作用。扩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城镇化。城镇化不仅可扩大投资,而且能促进消费,对扩大内需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要在保持投资合理规模的同时,完善政策,改善环境,尤其要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有效释放我国巨大的消费潜力。
随后,李克强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一篇文章明确指出,展望未来,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正式将城镇化定义为未来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
健康体重管理行动等3个行动被纳入健康中国行动
全国爱卫会14日发布通知称,201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启动实施健康中国行动15个专项行动。结合健康中国建设工作实际和健康中国行动推进情况,决
0评论2025-04-142520
我国将在县域农村建成一批就地就近的风电项目
新华社北京4月1日电(记者严赋憬、戴小河)国家发展改革委1日发布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提出“十四五”期间,在
0评论2024-04-0533060

- 土壤保卫战:后代无忧引领绿色农业新革命
0评论2024-04-03
为乡村提供“营养可口”的文化大餐
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乡村不
0评论2024-02-0836547
用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维权宝典”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2023年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十大典型案例,这是自2018年以来农业农村部连续6年向社会发布典型案例。本次发布的案例包括司法保护案件、行政执法案
0评论2024-01-2737510
如何化解“涉农执法”争议? 专访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赵鹏
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多地因“涉农执法”在网上引发讨论。社会对此类事件为何如此关注?“涉农执法”又因何屡惹争议?半月谈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
0评论2023-12-3138552

- 多达37个转基因玉米品种通过初审,会减少对饲料粮进口的依赖吗?
0评论2023-10-20
全力以赴抗灾夺丰收——农业农村系统抓好灾后农业恢复生产综述
7月底以来,我国华北、东北等局部地区遭受连续强降雨影响,发生严重洪涝灾害。随着洪水退去,这些地方的农业生产开始回到正轨。在河北省涿州市百尺竿镇的鲟鱼良种场里,
0评论2023-09-1322300

- 耕好“无形粮田”——从夏粮主产区看“全链条节粮减损”路径
0评论2023-07-14

- 严防资本下乡炒地伤地
0评论2023-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