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青岛老板寻六安农民工兄弟续:双方已网络视频见面

2012-09-18 11:3516990


18年后,刘可石夫妇通过网络视频见到了余学义。图片由《半岛都市报》提供

“老余,这些年你还好吗?”这句隔了18年的问候,终于在昨天送出。在多方努力下,青岛老板刘可石夫妇昨天与六安农民工兄弟余学义通过网络视频见面了。

十八年后,终于送上一句问候

当电脑里那张熟悉的面孔出现时,刘可石夫妇同时喊了出来,“就是他,就是他!老了,变老了。老余,这些年你还好吗,过得怎么样……”话还没有说完,一开始还满面笑容的刘志芹,眼泪就哗哗地流下来了,视频另一端的余学义也低下头哽咽起来。

“这些年怎么不来找我们呢?”“老刘,这些年我们几个也经常念叨你,想回去看看你们,但是一直都在外面打工养家,没抽出空。”余学义说。

“真没想到,这一别就是18年。我儿子当年还是几岁的孩子,现在都要结婚了,时间过得真快!”刘可石说。

隔了十八年的“家人”相见,让他们一下子就聊了半个多小时。据当时在青岛现场的《半岛都市报》记者介绍,为了更清楚看到余学义,刘可石夫妇还把视频点击到最大化,端详着对方。

团聚之邀,期待谱写真情续集

余学义称,18年前他们6个人离开青岛后,他先后在全国各个地方打工,福建、湖北、上海都去过,现在又到了江苏昆山,而另外的几个人则大多在老家六安。

见到18年未见的故人,余学义也非常激动,眼睛也红了。他告诉老刘夫妇,当年一起打工的几个人,有两位因为患病已经去世了。听到这个消息,刘志芹眼泪又流了下来。

通话之前,刘可石夫妇本来计划邀请老余和其他几个兄弟去青岛玩玩,但听到有2个兄弟去世的消息后,他们的心情有些沉重,就暂时没有提及此事。“过几天等大家心情平复一些,我们再邀请老余他们找个时间来青岛聚一聚,要是他们现在有啥困难,我想尽力帮帮他们,如果能来我这边帮忙就更好了。”刘可石表示。

相关新闻:

读者牵线,顺利找到余学义

9月14日本报报道刊发后,不少热心读者给本报打来电话,为我们提供六安“余学义”的信息。上周末,“六安人论坛”一位工作人员联系到本报,称一位网友四处寻找资料,为我们锁定了3位符合条件的“余学义”。随后记者把3人资料逐一核实,最终,刘可石夫妇对着其中一个人的照片激动地表示,“这就是我们要找的人!”

原来,感动青岛老板的余学义是六安市裕安区江家店镇挥手村人,在村干部的帮助下,记者联系上了余学义。 本报记者 郁宗菊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农民工“融”入城市了吗
  在北京做油工的张小平努力适应现代化生产  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农民工需要培训学习不断提升。大城市离不开中低端产业就业者  在这儿我能感觉到我的存在,在这有太

0评论2014-08-01435

农民工市民化的认识误区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农民工市民化已成为党和国家公共政策的基本取向,但在有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上,存在几个方面的

0评论2014-08-01331

产业转型——农民工如何“升级”?
  聚焦机器换人转型中的农民工(下)  编者按:工业化进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农民工正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技能素质等方面,必须尽快适应转型

0评论2014-06-30339

农民工进城:进得来 住得稳
  小时候就特别羡慕城里的小孩有音乐兴趣班上,有书店逛。现在上初中了我终于也可以在县城上学,可以报兴趣班,周末跟同学一起逛书店了。平果县实验初中的学生农柳靖高

0评论2014-05-30551

湖北承诺今年为农民工办39件实事
  省科技厅将创办农民工网上课堂,通过网站、手机、电视等终端实现在线培训和互动,培训人次一万以上21日,省政府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了今年22家成员单位要为

0评论2014-05-27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