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温铁军:大农场的农业模式不适合东亚

2014-06-23 09:422770一财网
   
 
  大农场的农业模式不适合东亚。6月2日,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学术讲座中,三农学者温铁军再次重申上述观点。
 
  他将原因归结为东亚不像美洲、澳洲经历殖民时期,原住民遭受大规模消灭。在原住民人口过多、资源过少的地区玩不得大农场。
 
  关于土地制度,学界一直存在“私有化”的观点。对此温铁军认为,这是西方经济学的逻辑。这种逻辑有其合理性,即私有产权是最能够平滑地在市场上交易的。因此要想推进土地的市场交易,先要使土地的产权私有化。
 
  “私有化是市场化的前提。市场化就会形成由‘看不见的手’来促进土地的规模化,因土地的规模化产生土地的规模收益,就能使农业形成更高的收益的规模。于是,农业就形成了竞争力。”温铁军说。
 
  不过,需要考虑的是,形成这一逻辑体系的西方,尤其是形成大规模农场的国家,基本上都是殖民地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巴西。之所以如此,在于外来殖民者建立的政权不承认原住民的土地权益。于是将这些土地再分配给外来者。
 
  至于东亚,温铁军说,很难找到这样的农业模式。印度、日本都不是。唯一的大农场国家菲律宾,农场主并非本地人。
 
  面对千百年来的“乡土社会”,温铁军提醒到,需要反思“现代化”,因为任何照搬城市上层建筑,都会因为治理成本过高,而导致与小农社会发生不适应。过于激进的加快城市化,当然会加快经济增长。但是破坏了乡土社会。也就导致危机软着陆的载体的缺失。
 
  此前,温铁军出版《八次危机》,解释建国后中国先后遭遇八次社会经济危机。其中主要观点为,中国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社会,历次危机所造成的代价,如果能够向乡土社会转嫁,就能够实现软着陆。否则就会硬着陆。
 
  温铁军认为,激进推行城市化,至少应该考虑到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如巴西实现80%以上的城市化率,但是贫民窟现象明显。当农村彻底“化”掉的时候,危机实现软着陆的条件就没有了。
 
  近年来,国内多地出现的土地问题,频繁酿成群体事件,造成社会不稳定。温铁军说,这是资本过剩要下乡所造成的。
 
  如何看待这种情况?温铁军提到,在日本综合农协建立的一百多年来,严禁外部资本进入农村经济,与其竞争。随后开放到自然人,但是必须进行考试。再往后,企业进入农业,但是不给优惠。至今日本企业能够下乡的很少,几乎没有。
 
  在资本稀缺的条件下,尤其是东亚地区,农民需要依靠政府所提供的优惠政策,实行农民自我的资源资本化,依靠综合农协,这样才能做到保护农民利益,使这个国家的基础得以稳定。温铁军说。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一码通”,激发家庭农场发展活力
 近日,农业农村部召开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要推广“家庭农场随手记”记账软件,建立健全家庭农场“一码通”管理服务制度。今年3月,农业农村部

0评论2023-05-0425108

全国农业农村政策与改革工作会议 暨家庭农场座谈会召开
4月18日,全国农业农村政策与改革工作会议暨家庭农场座谈会在上海召开。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强调,站在新一轮农村改革起点上,全国农业农村政策与改革系

0评论2019-04-181083

内蒙古首家“数码农场”投入使用
初夏时节,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恰台吉村的千亩有机水稻种植区迎来插秧期,田间地头到处是农民忙碌的身影。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林少扬团队为

0评论2018-06-10696

第零农场凭智慧物流成为北京市生鲜农产品物流标准化试点单位
 日前,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北京市2017年物流标准化试点企业的公示》,共有20家企业成为2017年的试点,包括华润、蒙牛、第零农业、正大、菜篮子、本来工坊等生

0评论2017-05-12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