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重庆养殖能手搞混养抢市场

2014-11-04 08:305120中国农业新闻网
   重庆市綦江区隆盛镇狮铃村村民金才平,2012年办起了家庭农场。农场里20余亩鱼塘的产出,让他从事传统养鱼多年的父亲金成开傻了眼:“我们农村一亩鱼塘一年最多产1000斤鱼,他的鱼塘却可以产将近3000斤!”更让金成开开眼界的是,自己当初以为这么多鱼会卖不掉,结果金才平却卖得很轻松,每年赚个30万元也没有问题。金才平的秘密其实只有两条:搞混养、抢市场。
 
  在建鱼塘的时候,区农委水产站的技术人员就告诉金才平,要想鱼塘高产,必须搞混合养殖。于是,他的鱼塘里,主要放养草鱼、鲢鱼和钳鱼。这样的混养模式,由于各种鱼的生活习性不同,既充分利用了水体的不同层次,又节约了饲养成本,还有利于水体净化和鱼的成长。
 
  “草鱼吃饲料,鲢鱼、钳鱼吃草鱼的排泄物和水里微生物,相当于我用一份养殖成本实现三倍的产量。”金才平说,由于有鲢鱼、钳鱼当“清洁工”,草鱼生活的水质一直比较好,所以长得也快。
 
  每年6万斤左右的鲜鱼,金才平不仅轻松卖完,还都能卖个好价钱。“主要是把握好市场。”金才平介绍,狮铃村离綦江城区和万盛经开区都不远,綦江城里鱼的消费量大,万盛经开区养鱼大户少,所以他养殖的鱼,在两个地方都不愁销,而且都是鱼贩们先打电话预约,到鱼塘边来收购。
 
  “不过,千万不能等到10月中下旬后再卖鱼,那时候卖鱼肯定不赚钱。”金才平说,因为随着天气转凉,来自湖北、湖南等地的淡水鱼可以通过长途运输到达重庆,而且外地鱼数量多,价格只卖4元/斤左右,自己的鱼如果参与竞争,肯定要吃亏。为了避开不利的市场竞争,国庆节前后,金才平就要将鱼塘里的成鱼全部卖掉。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大棚变成“黄金屋” 黑土长满“摇钱菇”
  在离长阳县城十五分钟车程的地方有一个小村庄,叫两河口村,村子里有着一片醒目的温室大棚,大棚里有着一位其貌不扬的香菇专家。  他叫李祥满,是龙舟坪镇两河口

0评论2023-04-1723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