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山东省潍坊市——用“手造”赋能乡村振兴

2022-07-17 20:48205120农民日报

王绍芳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吕兵兵

“平均一个月能做三把琴,每把售价在2万元左右。”日前,在“中国电声乐器基地”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鄌郚镇,秦家河洼村村民秦继铎在自家的小院里,凭着过硬的手艺,完成了一笔又一笔的“国际订单”。

在鄌郚镇,像秦继铎这样在家创办吉他工作室的“手艺人”,还有很多。“鄌郚乐器生产及配件加工企业已有80多家,其中22家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全链条从业人员8000余人、占全镇总人数的10%,年产各类乐器成品200余万把、乐器配件500余万套,主营业务收入达10亿元。”镇党委书记孟红自豪地说。

吉他、风筝、剪纸、年画……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潍坊民间艺术与手工艺资源丰厚。近年来,潍坊以建设国家级齐鲁文化生态保护区为抓手,全力推动民间手工艺赋能乡村振兴。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永国介绍:“聚焦‘山东手造’,叫响‘潍坊手造’,全力搭建传承、联营、文旅、传播‘四个平台’,将手造融入民众生活、公共文化、文旅产业发展,让美丽乡村因‘手艺’更兴旺,让农民生活因‘造物’更美好。全市发展传统工艺类企业和家庭作坊近2000家,年产值200多亿元;风筝、年画、核雕、泥塑、草编等手造产业成为乡村新业态,10万多农民借此实现‘家门口就业’。”

搭建传习平台

解决“谁来干”问题

琴体加工、琴头加工、打光、喷漆、抛光……制造一把吉他,需要经过80多道工艺;以竹篾为骨架,以丝绢糊面,然后饱蘸丹青,一笔一画勾勒、渲染……完成一件风筝,也需经过几十道工序……当前,随着众多“手艺人”老去,手工艺学习难、收入低、传承者少的问题,成为困扰“手造”发展的首要难题。

对此,潍坊的做法是立足资源优势,组织实施手造人才培养计划。

一方面,推广带头人制度。通过评先树优和经费扶持,鼓励手造类项目带头人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潍坊风筝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效东,今年以来通过风筝传习工坊授艺带徒20多人,已带动村民实现营收260多万元。高密市注沟镇曹疃村民间工艺大师禚元兴,组织60多名农民搞柳编生产,年生产80多万件,实现交易额300多万元。

另一方面,完善从业者、传承人、工艺大师三级梯队,构筑阶梯式人才培养机制。组织开展第四批“潍坊民间艺术大师”评选,新评选扎糊、绘画、雕镌等手造门类民间艺术大师15人,给予为期三年的资金扶持。持续实施“百乡千人培训计划”,培养手造类生产经营人才6000余人,其中濒危项目核雕技艺从业者从过去五六人发展到2000多人,年产值已超过2000万元。

搭建联营平台

解决“怎么销”问题

箅子,一般用高粱秆、梧桐木、竹子等材料编织而成。“以前生活条件差,老百姓就地取材,利用高粱秆制作锅盖、箅子等日常生活用具,随着社会的发展,塑料制品成为替代品,箅子的制作工艺几近失传。”在临朐县冶源镇平安峪村,非遗传承人刘岳清告诉记者。

如今,刘岳清在家乡成立老刘家手工编织品加工厂,推出水饺箅子、元宝箅子、盖帘、蝈蝈笼等10大类几十个品种,为30多名残疾人和留守妇女提供了就业岗位,年产值近40万元。

在临朐,近年来已挖掘整理蓝印花布、纯手工布鞋等县级以上非遗项目117项,通过加强保护、成立组织、集中展销等举措,已有45个项目实现了市场化开发。临朐实践,在潍坊已成大势。采访发现,针对手造项目产品小众、销路窄、从业者收入低等情况,潍坊各地通过各种形式建立协同机制,构建产销共赢平台。

很多地方发展乡村手工艺合作社,全市现有风筝、年画、草编等手造合作社100多个。一些重点地区,推动建设非遗特色社区、村落。坊子区王家庄子村着眼打造“中国风筝产业第一村”,全村有2000多人从事风筝生产加工,年产值超3亿元。

同时,建设潍坊手造博物馆、中国年画博物馆、南屯小镇非遗园,多元化打造手造展销场所,吸引手造门类和手工艺人免费进驻,提供整体宣传、线上线下统一销售等服务。

搭建文旅平台

解决“如何融”问题

还是在冶源街道,辖区内的吕家楼手绘年画、北杨善剪纸历史悠久、特色浓郁。2019年,北杨善村抓住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机遇,开设非遗传承课堂,成立合作社,发展研学游,老手艺焕发了新气息。

“我们根据重大节日和市场热点创作新作品,通过电商、礼品等手段打开销路,2021年牛刀小试,实现年销售收入20多万元。我们又投资160万元建成剪纸艺术馆,打造剪纸艺术研学基地,年接待中小学生2万余人次,成为潍坊市旅游示范村。”党支部书记史成友说。

剪纸主打研学游,年画则主打手造艺术沉浸式旅游。寒亭区杨家埠村以民间艺术大观园为龙头,强化年画风筝活态体验,每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在高密市姜庄镇,利用扑灰年画和泥叫虎等资源,近年来发展加工业户800余家。镇党委书记李梅介绍:“通过建设民间艺术博览园和研修实践基地,实现从‘对外卖产品’到‘向内引游客’的转变。”

在市政府党组成员、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刘玉祥看来,拓展新业态、融入振兴潮,是推动“手造”赋能乡村振兴的主攻方向之一:“通过主题游、研学游、沉浸游等,推动美丽乡村文化游,让手艺传承成为景点,让手艺产品成为‘网红’,让‘潍坊手造’火起来、美下去。”

搭建传播平台

解决“名声小”问题

安丘市扒绣传承人马玉卿,带领农村留守妇女创业,近几年通过外贸渠道,每年创收数十万元。谈到传统手艺推广的难处,她很有感触:“很多手造产品,其实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但就是咱农民规模弱小,能力有限,推广不出去。”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田义明坦言:“找到了市场,就找到了创新发展的驱动力。针对传统手造产品创新不足、知名度不高的问题,潍坊全面推行手造创新推广计划。”

开展国际文化贸易交流。潍坊已与全世界295个创意城市建立起合作交流通道,推动实施“潍坊好手艺”世界行推广计划。潍坊风筝的国际占有率高达75%,鄌郚电吉他出口占全国总量的36%,成为行业“隐形冠军”。

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注册覆盖手造12个门类的商标,联合打造“潍有尚品”等潍坊手造品牌,面向全市手造艺人开展“山东手造·潍有尚品”优选100评选,开拓手造产业发展空间,做大做强潍坊文化IP。

做强老字号手造品牌。潍坊获评中华老字号企业4家、山东省老字号企业17家、潍坊老字号企业31家。“恒盛斋”糕点、“同文堂”毛笔等成为“网红”手造品牌。“崔字牌”小磨香油吸纳160多名农民就业,实现年产值近6亿元。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大棚变成“黄金屋” 黑土长满“摇钱菇”
  在离长阳县城十五分钟车程的地方有一个小村庄,叫两河口村,村子里有着一片醒目的温室大棚,大棚里有着一位其貌不扬的香菇专家。  他叫李祥满,是龙舟坪镇两河口

0评论2023-04-1720757